找到相关内容25200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学佛心得——什么是有学人?什么是无学人?

    有一次,佛陀对比丘们说到:我今天要为你们说什么是有学人?什么是无学人?你们应当认真如实的倾听,并且要正确如实的思维我所说的法意。所谓有学人是指:以见缘起真理但,烦恼还没有完全断尽,正在通过如实地修行八正道来成就无上正觉,断尽烦恼的这些圣人。那么无学人是指:通过如实的修行八正道,已经究竟的觉悟了真理,断尽了烦恼的圣人。 现在有些所谓的学佛者,就连基本的佛教基础知识都不清楚,教理不明,甚至就连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0075541.html
  • 理净法师答:佛教如何看待姻缘?

    理净法师答:婚姻的问题在佛教看来是“因缘”,所谓因缘者就是非人力所能为,是一种不可知的潜在力量,只有当因缘成熟时自然就会成好事;从另一角度而言者,所谓因缘者也许今生结不了婚,由于前世的业力所感(如,前生破坏他人家庭幸福,杀生使得众生失去亲人等)。《三世因果经》就说的很明白。“今生无妻为何因,前世虐待妇女们。今生守寡为何因,前世轻贱丈夫身。” 我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佛教|理净|法师|因缘|婚姻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9205179578.html
  • 答:何谓“以心印心”?

    问: 何谓“以心印心”? 答: 禅师传授禅法,先要看弟子是否可以接受心法,担当传灯的使命。所谓“印心”就是印证他的知见、契悟的道是否正确,如其所悟的“道”与老师的“道”相契合,就为“印心”。印即是印可,心是本心。既见自己的本心,当然也知道别人所契悟的本心,所谓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20465380681.html
  • 慧净法师答:怎样理解“大声念见大佛”?

    这尊佛也是阿弥陀佛。不管大小,都不离开阿弥陀佛,只是随机应现而已。而且所谓大声、小声,重要的是心的虔诚与否,心如果很虔诚,就是无声,他的心跟阿弥陀佛感应的程度,也是很直接、很强的,是充满整个宇宙的。否则虽然大声,但并不虔诚,也不专心,对阿弥陀佛也没有充分的信任,没有充分的愿生极乐世界,你想这样阿弥陀佛跟他的关系是怎样的呢?所谓“诚于中必形于外”,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心,自然就会...

    慧净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7104082194.html
  • 问:学佛能治病,那学佛的目的就是为治病吗?

    这当然不是!学佛是为成佛度众生,所谓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。学佛后由随着学佛者心态的转变,业债的偿付,宿怨的消解,一些沉疴立愈,你可能感觉到,佛法是真有用,佛菩萨没骗我,这样有的人更易对佛法产生无上信心,更加精进修行。这就是所谓:“先以欲勾牵,后令得佛智”。学佛的目的是:为自己了生脱死,更是为众生了生脱死,如单纯的为治病而学佛,这不是正确的发心。而且在效果方面可能也不好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21041685185.html
  • 佛教之“爱”

    狭隘的,从这个“爱”转变,又会生出亲爱、欲乐、爱欲、渴爱等四种。所谓爱,乃指对与自己有亲族血缘关系之情爱而言;所谓亲爱,乃对他人之友情;所谓欲乐,则是对某一特定人物之爱情;所谓爱欲,专指建立于两性之情爱;所谓渴爱,指因过份执着以致于痴病之爱情。此五阶段皆属人类之爱,其本质皆以自我为核心的自爱开始,由自爱出发而至性爱,更甚者,以自爱为主而形成强烈的渴爱,此中层次逐渐加深。渴爱乃人类之爱的本体,由此种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5557088.html
  • 统统都是魔说的

    无始以来,都是这样熏染运用。我们所得出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都是这样的来源。就是一切众生界,(可以看看动物世界这个栏目,芸芸众生,莫非如此。)都是如此。 就是我们所谓的向内的观心,也是离不了意识的左右,所谓的“心”其实是意识观照的对象,于此观照中,我们得出的那些所谓的“佛”“魔”等等,其实都是外道的说法,即所谓的“佛”也是障碍,更何况“魔”呢? 佛也说“佛”“魔”,因为释迦佛是过来人,不过是般若智慧在意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72879674.html
  • 观像念佛之概要

    观像念佛之概要  念佛法门虽有多种,但不外乎持名念佛与观像念佛。持名念佛根据阿弥陀经所谓执持名号,若一日,若二日,若三日,若四日,若五日,若六日,若七日,一心不乱,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也,观想念佛乃依据,观佛三昧经及观无量寿经所谓真身观及应身观是也。  所谓真身观者,即是佛之法身遍满于法界间,若观察宇宙之实在缘起相,即等于观佛之真实身也。所谓应身观者即是观察佛在人间所现八相成道之佛身也。而此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2264756.html
  • 心经印心疏节略

    分别释之如次:   (一)我 相 即我执。小乘人断六根时,“小我”已灭,入于“大我”境界。此时心量扩大,有充满宇宙之象,清净寂灭。宋儒所谓“我心宇宙”。庄子所谓 “坐忘”口。(出大宗师篇)希腊哲学家所谓“大我”“上帝”。老子所谓“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,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、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”。皆是“我相”境界。   (二)人 相 即法执。起后念以破前念,譬如前念有我,乃起后念,“不认我”比破之,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5989000.html
  • 三身与往生

    三身与往生  所谓三身者,即自性身,受用身,应化身。所谓自性身,即诸法之真实自性,此真实自性,由断二障烦恼之二空理所显,其体无始无终,离一切相,绝诸戏论,周圆无际,凝然常住,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,一切圣凡悉皆平等。所谓受用身者,即佛在因中所修六度万行经三大阿僧只劫而招感的果报身,此身清净庄严,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;此种果报者,一为自己所受用,故曰自受用身。一为地上天菩萨转法轮所现,坐千叶莲花乃至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767622.html